摘要:
有人說,游戲人的本質是在創造“世界”,“人物的美丑,世界的形成,NPC的命運都在他們一念之間。而他們創造的世界,既是作者心里在另一個世界的映射。
這幾天,整個游戲圈都被GGAC全球游戲美術大賽“侵占”了,國內外許多優秀的游戲人都參加了比賽,也讓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作品。
而最令我動心的并非名次領先的作品,而是這個優秀獎,來自匯眾教育馬利鵬的《共生-愛》,當然,并不是說一、二等獎不好,從專業角度講,所有獲獎的作品,都美的無可挑剔,之所以我會鐘情這個優秀獎,不是他的技術多精湛,作品多么完美,而是因為作品的故事。
一個與“全人類”有關的……
故事發生在虛構的混沌大地上,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有著兩種生物。神與兇獸,代表光明的神不想這片大地永久被黑暗所統治,創造了百族,并賜予他們科技與魔法共同抵御兇猛的獸潮,而百族的頭領,就是人類。
數百年后,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,兇獸被封印,而神也因為疲憊陷入了沉睡。人類成為了世界的主人后,他們揮霍著世界僅存的資源,沉浸在一片 “愛”與“祥和”的氛圍中。
突然有一天,人類發現自己的身上長出了石頭、樹木、小草……
祥和的美夢醒了,他們意識到這是來自大地的“復仇”,他們無情的掠奪,讓許多生物滅絕,而那些生物為了活下去,選擇了“反抗”,一切又將歸于混沌。
雖然故事發生在另一個大陸上,但就是讓我覺著那個虛幻的世界越發真實。同樣是人類統治的世界,同樣的肆意揮霍資源。同樣的在毀滅……
國家地理攝影師曾在加拿大拍攝的一支短視頻,時長僅1分鐘,卻讓無數人看得心疼。
一只餓到極致、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的北極熊,步履蹣跚地在覓食,當它用盡全身力氣從廢棄油漆桶里獵取到“食物”時,卻發現只是垃圾……
眼前這個瘦骨嶙峋的北極熊,它明明跟我們在紀錄片里看到的不是一個樣子,它們應該有著雪白的毛發,龐大的身軀,清澈的眼睛……
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,這種毛茸茸的生物將不復存在了吧。
令人心痛的不只于此,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,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動物,在忍受痛苦,甚至死亡。
如果不是塑料袋,這只鳥此時應該翱翔于天空▼
如果沒有化學污染,這只海龜不應該血肉模糊的出現在鏡頭中▼
如果沒有垃圾,這只小海獅的脖子,也不會面臨被勒斷的危險▼
這是一只死去的鳥兒,被分解后,體內全是垃圾▼
這是一只在油污中死去的鳥類尸體▼
心疼嗎?
無力嗎?
但我現在要告訴你一個更加殘忍的事實,
相比于下邊的這些生物,
它們算"幸運的",
因為至少他們的種族還活著。
渡渡鳥于1681年因過渡捕殺而滅絕▼
史德拉海牛,在1768年被滅絕▼
恐鳥,滅絕于1800年▼
梅氏馬鹿,1942年,因捕殺而滅絕▼
北美旅鴿,整整50億只,被人類活活吃到滅絕▼
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,在1870年被射殺▼
2018年3月19日,世界上最后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“蘇丹”在肯尼亞去世
數量本就不多的它們曾被大肆捕殺,因為他們的角很珍貴▼
因人類而消失的遠不止這些,
全球每分鐘有11公頃土地變成荒漠?。?!
每年至少有6萬種生物物種滅絕?。?!
每年全球因空氣污染而死亡的人數約為700萬?。?!
每分鐘消失的森林相當于36個足球場?。?!
……
在我們的世界中,
沒有混沌的兇獸,
但對于地球上的所有種族來說,
人類遠比故事中的“兇獸”更可怕。
如果說每有一個物種滅絕,
就會有人為它留一滴淚,
那么世界上最大的河,
會是咸的。
人類壞么?
并不,
人的天性是善良的,
只不過在成長過程中,
有些人慢慢忘記了天性。
在《共生-愛》的故事中:
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后,
人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并找到了唯一的解決方法,就是用愛的力量感召萬物,決定與萬物共同面對困境,共同建立一個新的世界,在一個太陽剛剛升起的早晨,一個小孩睜開了朦朧的眼睛,他的母親守護在身邊,他們和萬物一起迎接著曙光的到來......
人和所有的動物一樣,只是地球的過客,不是地球的主人,我們沒有資格肆意破壞它,更不能讓其他物種因為我們的為所欲為而消失。
我們常把地球比作母親,為了成長,我們曾無情的破壞了她,以至于她幾近枯萎,但好在人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并決定付出行動去彌補這一切,所以在樹梢長出了新的枝葉,意喻著,我們還有希望,《共生-愛》的名稱由此而來。
曾看過這樣一段話:
地球里唯一最不像地球生物的就是人類,因為所有生物都在融入這個地球遵循自然規則,而人類為了個人利益不斷破壞地球的原生態,當人類慢慢站在都是柏油路而草地越來越少的時候,就是離死亡不遠了……
在現實中,我們已經受到太多來自大自然的報復,
截止到2017年,全球死于環境污染的人數已超900萬??!
2018年,臺風山竹帶走了5條人命,讓160萬人被迫轉移。
就在前不久,加州的一場“妖火”奪走了31人的姓名,20萬人無家可歸。
這是一只白天鵝清理河道里的垃圾,連動物都知道的道理,我們是不是也該重視起來呢?
也許我們不能改變大環境,起碼也要盡點綿薄之力吧,
如果可以,不如就從身邊小事做起:少用塑料袋,不要往河里或者其它地方亂扔垃圾,節水節電,不剩飯菜……
不要等到有一天,無法挽回,才意識到我們犯的錯誤有多嚴重。
馬利鵬創作《共生-愛》的初衷,不在于能獲什么獎,
如果這個作品能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,哪怕只有一個人,對于他來說,遠比得獎更欣慰。
—————— · END · ——————
關注【匯眾教育】官方微信(微信號:huizhonggamfe),后臺回復【h】,小編在公眾號里為你準備了40G,價值1280元的AE、PS、ZBrush、影視特效……零基礎入門教學視頻,快來領取吧~
年輕,沒有什么不可以!但有太多人,在本該瘋狂的年紀卻選擇了妥協。
如果大學進了一個冷門專業,而且自己也不喜歡,你會怎么辦?你舍得果斷放棄從頭再來嗎?他做了一個示范。
印象中18歲你在做什么?奮戰高考、放飛自我、做夢?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匯眾小哥,在18歲的時候已經走出象牙塔,成為了曼德沃克的次世代模型師。
匯眾教育怎么樣?看這!那個試用期月薪8K的學長,在兩年后以技術總監的身份回來了(??▽?)?
說出來怕你不信,匯眾學員入行半年就在游戲美術界的“奧斯卡”上得了三等獎,他是誰呢?一起來看。
關注微信
關注微博
線上直播平臺